外国小朋友小火箭叫什么
这个方阵没有其他方阵那些高科技兵器,没有铿锵激昂的正步和口号声,只有80面无声的红旗,但却走在队列最前面,引领着人民军队。
走近一看,这些战旗上写的是抗战时期英雄部队的名字,有“杨靖宇支队”,有“铁锤子团”,还有许多在历史课本才会看到的名字:平型关、百团大战、刘老庄。
《八路军军歌》有句歌词叫: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因此方阵里最显眼的一面战旗,赫然写的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之前很多果粉总说平型关打的只是日军的运输队,但他们没说的是,这支“运输队”来自有“钢军”之称的第五师团,是日军精锐中的精锐。
运输队合计4000人,200辆汽车,有战机重炮护送。而5连要伏击的又是全队战斗力最强的突击部队。
5连埋伏在一个V字弯路的坡顶,趁日军突击部队一半部队过弯时,首尾不能相顾,全连就把大量弹药倾泻到敌人头上。
为了抹平日军的火力优势,随着短促的火力进攻结束后,5连长曾贤生立刻率队和日军搅在一起展开白刃战。
日军看他配了驳壳枪,知道这是军官,又忌惮他武艺了得,越来越多日军将曾贤生困在包围圈。最终,身中多刀的曾贤生拉响手雷和敌军同归于尽。
然而日军的算盘落空了,指挥官阵亡,连队伤亡过半,剩下的八路军仍在自行集结继续作战。排长牺牲,班长顶上,一直打到全连160人仅存30人,5连依然将鬼子赶出了阵地。
经过88年改组,今天的突击连成了装甲步兵连,但所有跟他们演习过的“敌军”都忍不住“吐槽”他们演习太“上头”。
2023年8月,突击连被“敌军”单兵火箭筒袭扰,虽然只是演习,但火箭筒的燃料是货真价实的,结果上等兵王荣飞一个飞扑,用身躯堵住对方的火箭筒口,拼命夺了过来,给部队解了围。
这个连队的前身是刘志丹等人在陕北拉出来的老红军连队,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特务连。
1937年10月18日,日军从山西忻口取道雁门关进军太原,716团团长贺炳炎亲自带领特务连在雁门关设伏。
贺炳炎16岁随父亲一起参加红军,他少年使的一手高超的武当剑法,可长征的一场战斗夺去了他的父亲和他的右臂。
贺炳炎借鉴了平型关伏击战的经验,一连4天用手榴弹和冷枪袭扰日军,等鬼子派战机和装甲车出来侦察又迅速撤退,把日军主力和支援部队都搞麻了。
就当日军以为八路军只是做做样子时,贺炳炎率全连突然发起冲锋,在近5天的战斗里,部队歼灭日军500余人,就连贺炳炎也亲手斩杀数名日军,炸毁数十辆汽车,日军往忻口会战前线的交通线被切断。
雁门关伏击战切断了日军由大同至忻口的交通补给线,削弱了日军的进攻力量,战后这个团特务连被授予“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荣誉称号。
和上面两支部队不同的是,“刘老庄连”这面旗帜是由战士和根据地人民共同扛起来的。在这个连队的历史上,有两个“82”。
1943年3月,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接到了保卫淮北根据地的命令,就在掩护老乡撤退时,1100名日伪军却包围了上来。
眼看群众要被鬼子追上,4连的82名战士在江苏淮阴的刘老庄一带设置了防线,不断用分兵袭扰把鬼子从老百姓身后引开。
打退敌人5次进攻后,4连只剩下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和20多名战士,在销毁机密文件后,4连向敌军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最终82人全部壮烈牺牲。
按国军的“传统”,一支部队全员阵亡会被取消番号,当地群众看多了军阀混战,又不知道新四军的规矩,就担心4连的番号也被取消了。
于是在短短几天里,淮阴人民挑选了82名优秀青年送到新四军,恳求首长把他们补入4连,让这支保卫过大家的部队能继续留着番号。
在群众和新四军的共同努力下,4连不仅保留了番号,还被命名为“刘老庄连”,以此纪念当地人民和战士之间的生死情谊。
此后,刘老庄连灭日寇、战辽西、夺平津、平淮海、渡长江,身经百战,在解放战争中将军旗插在了海南岛。
在抗洪抢险期间,“刘老庄连”无数战士手拉手跳入洪水;在抗震救灾时,他们用背脊顶住了坍塌的墙面,80年来军民一家的精神,至今传承不息。
1939年10月下旬,日军华北方面军队在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大出风头。
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他是日军中少有的“山地战专家”,还潜心研究过游击战术,被派来扫荡后,他重新整编日军,以游击对游击、小股对小股,给八路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来根据地没多久,阿部规秀晋升中将。正在他志满意得时,八路军在他最擅长的“山地战”让他丢了个大人。
1939年11月,阿部规秀听说有支八路军部队不断偷袭他的指挥部,他气急败坏地带着1500精锐出动,想跟着这支部队摸到八路军的指挥部搞一锅端。
我军得到消息以后,将计就计,用两个连的疑兵不断袭扰,但一接触后又故意装作狼狈不堪打不过的样子,节节抗击,诱敌深入,牵着阿部规秀的鼻子把他引到了黄土岭。
阿部规秀知道大事不妙,他让日军仗着装备优势强行突围,但连续十多次尝试,都被我军狠狠压了回去外国小朋友小火箭叫什么。
激战中,我们的一团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里看到,有一个独立院落平坝前有一群穿黄色大衣的日本军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各处山头。陈正湘判断,这院子八成是敌军的指挥所,于是立刻调来了迫击炮连。
这支炮连的前身是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部,也就是教员那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告敌军宵遁”的炮兵部队。
在日军的记载中,“部队长(阿部规秀)腹部及两腿的十几处负致命重伤……终于在负伤后仅仅三小时,……最终战死”。
此战我军歼灭日军精锐900余人,缴获大量物资,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一团炮兵连被授予“黄土岭功臣炮连”荣誉军旗。
击毙阿部规秀时,他们用的是迫击炮,可现如今,“黄土岭功臣炮连”改编为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第四营火力连,他们玩的家伙是这样的:
有穿插突袭日军机场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创下了在地面消灭日军24架战机的奇迹;还有我们课本上的“狼牙山五壮士”。
这次出场接受检阅的其他方阵,就有不少历史可以追溯至抗战,他们有的活跃在世界维和前线,有的从小米加步枪变为引领世界信息化的前沿。
但或许相比这些,先烈们更加欣慰的,应该是他们的精神真正融入了这支军队的基因,历经80年,至今依然没有褪色。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