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小火箭怎么使用教程
1957年,当原苏联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有一个中国人对卫星进行了无线电多卜勒频率测量,计算出了卫星的轨道参数。这个中国人叫做陈芳允。陈芳允,1916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前苏联的卫星发射一年后,1958年5月17日,在武昌召开的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启动。陈芳允担任卫星测量总体技术负责人。
1970年4月24日,当太空中传来来自中国的声音、“东方红一号”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后,陈芳允喜极而泣。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我国决定研制“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远望号”航天测量船是集中了航天、光学、电子、测控等技术精华于一身的浮动的“海上科学城”。
1977年8月和10月,“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建成后,先后下水,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法国之后第四个拥有航天测量船的国家。航天测量船的建造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象征。
陈芳允用战略的眼光首先提出:测量船在测量的同时、实现与国内通信,减掉通信船、解决观测船上众多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接下来,陈芳允利用频率分配的方法,成功解决“远望号”上众多设备间的电磁兼容难题,并在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首次得到验证。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沙漠深处腾空而起后,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远望号”测量船测量到全部数据并安全返回。
1983年,陈芳允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这一系统称为“双星定位系统”。随后,陈芳允主持了“双星定位系统”的研制工作下载小火箭怎么使用教程,并在1989年演示成功,在世界上第1次实现地面目标利用2颗卫星快速定位、通信和定时一体化。
2000年10月随着2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了。这是继美国第一个拥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前苏联第二个拥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美国GPS系统历时16年,耗资120亿美元,由24颗卫星组网。前苏联GLONASS系统研制开始于70年代中期、历经20多年,耗资30多亿美元,也是由24颗卫星组网。而中国的北斗系统最初只由两颗卫星组成,在经济上更算,而且中国的北斗系统某些功能超过美国的GPS。陈芳允由此成为我国北斗导航创始人。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可以全天候、全天时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1986年3月,陈芳允与王大珩(héng)、杨嘉墀(chí)、王淦(gàn)昌一起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这就是中国的“863计划”。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陈芳允还是一个军人,他是1976年向组织提出参军请求的;穿上军装后,还提出入党申请。入党后的陈芳允,认真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他认为,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革命行动的指导,也是科技活动的指导。
陈芳允说:“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使我恪守终身。……为科学求真理,为技术进步,为建设祖国,都是为人民服务。”
2000年4月29日,84岁的陈芳允因运动神经元病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去世。值其忌辰,如去向老先生敬礼、愿老人家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