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流量会用完吗知乎
在野外条件下磨砺摔打、提升本领,是锤炼部队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各部队野外驻训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展开,出发前的物资准备工作做得怎样,同样考验一支部队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本期,让我们一起看看发生在火箭军某旅某营的一段经历。
仲春清晨,火箭军某旅某营物资装载区内一片忙碌景象。野外驻训任务即将展开,官兵们正在紧张整理战备物资和个人生活用品。
“棉衣棉裤防寒靴,凡是战备要求的物资一样都不能少!”点验物资时,有着多年驻训经验的某连刘班长大声提醒战友,并对照物资准备清单逐一检查携行包。
“带还是不带?”此时,上等兵小吴盯着手中的几包一次性生活用品有些为难。随后他一咬牙,将几件贴身的制式衣物取出来,换成了一次性用品。这一幕,恰好落入刘班长眼中。
“战备物资不能随意更换!”刘班长当场对小吴进行批评。小吴解释说,去年驻训期间,由于野外条件缺少水源,大家换洗衣物多有不便,这次他打算多备些一次性用品,觉得这样更加贴合驻训实际。
这段小插曲,引发了该连连长的思考:从小吴的角度看,确保身体状况良好才能更好完成各项任务,使用一次性用品能较好保证个人卫生;但从刘班长的角度看,身为班长要对班里每名成员负责,战士随意替换战备物资,无疑不符合相关规定。
随后,连长组织官兵围绕“一次性生活用品该不该带”的话题进行讨论。对此,官兵们也有不同看法——
有的官兵感到,在驻训周期明确的情况下,个人物资可以按需调整,没必要过于教条。下士小李说,驻训期间,官兵前出执行任务的陌生地域有荒漠也有丛林,往往最难解决的就是水源问题,有时甚至要到几十公里外取水。有些地方气候潮湿,进入雨季后衣服很难晾干,还容易发霉发潮。官兵贴身衣物不常换洗的话,容易患上皮肤病。
更多官兵认为,战备物资清单是经过多次实战检验的操作手册,决不能缺项漏项,任何缺失都可能给练兵备战带来影响。于班长回忆,那年秋天,某兄弟单位执行跨区驻训任务,由于驻训地是“秋老虎”天气,个别官兵图省事,没有带齐保暖衣物。哪知任务中途突遭雨雪,有的官兵因此患上重感冒,影响了任务进程。
彭营长调出前期勘察的作战区地图:盘旋的山路、密集的山林、陡峭的崖壁,每个地理要素都被纳入考量。“假如遭遇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后勤保障被切断后如何保障自身生存”“如果上级一声令下,要求部队跨区转进至千里之外执行任务,我们是否有应战的底气”“有的驻地交通不便,无法接收快递,一些物资在出发前就要尽量备好”……
随着想定分析层层推进,官兵们发现:战备物资的配备标准,是一代代先辈在炮火硝烟中总结形成的,只要这些物资齐备,就能应对大多数突发情况。
“驻训同样需要保障生活,一些现实困难确实不容忽视!”讨论中,兼职卫生员小张拿出一张用药记录:去年驻训期间,由于野外环境潮热、衣物潮湿,不少官兵患了皮肤疾病……
“生活用品如何带,根本的唯一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提升战斗力。”彭营长结合相关规定要求向大家明确:战备物资是保障部队战场能打赢、能生存的基础,必须按要求带齐带够。其他有利于保障生活、提升战斗力的个人用品,可以结合任务实际适当增补。在此过程中,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处理好“利于战备”和“方便生活”的关系。
随后,营队广泛收集整理官兵的意见建议,对战备物资携带方案进行了完善:携行包内,战备物资一件不能减,但允许官兵携带更为便捷的个人生活物品;针对野外用水紧张的实际,提前预置一次性碗筷和可降解塑料袋,减少餐具清洁和携带烦恼;针对雨季山林潮湿特点,采用真空防潮袋保存衣物,利用便携式折叠衣架晾晒衣物……
一个傍晚,该营车队整装出发。看着步伐整齐、口号嘹亮的操作号手,彭营长很是感慨:“只有紧盯时代发展变化和使命任务要求,一切对标战斗力标准,不断改进完善携行物资,才能真正提升部队战斗力。”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小火箭流量会用完吗知乎,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国铁集团获悉,近期,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以下简称“沪昆高铁杭长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圆满成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各项设备指标表现良好。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线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