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小火箭免流移动
“我就是普通一兵。”46岁的火箭军某部一级军士长何贤达,用平淡的语气对自己的军旅生涯下了“定义”。
在大家看来,他这个兵可不普通——精通多型导弹、10多个专业,参与编写20多种专业教材,荣立一等功。
可是没曾想,新兵下连队,何贤达被分配到炊事班。他没有气馁,时刻提醒自己,“干好炊事员,发射导弹的梦也不能忘”。
空闲时,他猛学导弹知识,用棍子摆成导弹车的操作岗位,拿纸箱子画出仪器面板,模拟在“导弹车”上跑位操作。
“追逐梦想,就是在每个岗位干好工作,同时不忘初心。”从吊水桶到吊砖头,再到吊起筷子放进玻璃瓶,何贤达瞄准的东西越来越小,吊装技术越来越精。
那年,何贤达所在部队接到上级通知,要再发射一枚导弹。彼时“一号手”刚因急事告假,谁来按点火按钮?
操作导弹发射车“大脑”的“一号手”,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仅发射前准备阶段,“一号手”就需要掌握几十个口令、百余种现象,还要有高等数学、机械识图等学科背景。
曾经无数个夜晚,他都为这一刻做着准备: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背理论,在水房里蹑手蹑脚练跑位,把几米长的电路图刻进脑海,把数万字的规程要点熟记于心。
何贤达成为火箭军担此重任的“第一兵”。在此之前,“一号手”全部都是高学历军官;此后,越来越多的军士走上了这一岗位。
为了选拔合适的人才,单位组织百余名干部、军士同台竞技。何贤达带领的发射单元脱颖而出,夺得理论考核和实装操作两个第一名。
2015年,何贤达所在单位要发射组建以来的第一百枚导弹。“百发百中”的重担就落在何贤达肩上。
上高原、穿密林、走戈壁……这些年,何贤达带领发射单元奔赴一个个陌生地域,又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从减1人到减3人,从定岗减到随机减,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模拟试训,何贤达摸索出极限条件下“号手随机互换、单元随机重组”的办法,带出了全单位第一个全岗操作单元。
当了20多年“老班长”,他带领全班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2次夺得上级组织的军事技术比武冠军,带过的兵里有22人入党、8人考上军校、6人提干、20人走上班长岗位。
不久前,何贤达又“解锁”了一个新角色:单位教导队“总教头”。教导队这所“随营军校”担负着培训新兵、新军士、新干部的重任,需要精业务、懂训练、有威信的骨干。
建立培训计划库、教练员库、教学课件库,搭建起各类培训的体系框架……仅去年一年,教导队就完成各类集训46批次。
2024年,作为全军唯一的军士代表,何贤达光荣列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荣誉光环加身,但何贤达没有忘记,自己始终都是一个兵。
黑夜里,不知谁喊了一声:“班长都跳下去了,咱还愣着干啥?” “扑通”“扑通”的声音接连响起ios小火箭免流移动,几十台装备连夜卸载完毕。